一边是制造业投资小幅回升,一边是工业增加值不及预期。
7月14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.8%,增速比上月回落1.5个百分点,为2009年2月以来最低;1月份至7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.8%,增速比前6个月回落0.2个百分点。
“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继6月份季末冲高之后有所回落,内外需走弱压力有所加大,三季度经济增长可能延续缓慢放缓的趋势。”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学智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。
有意思的是,此前反映工业运行情况的重要先行指标——PMI数据回升至49.7%,比上月提高0.3个百分点,这显示工业回暖迹象明显。而固定资产投资中,工业投资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投资也在“逆势上升”。
“工业增加值数据的波动,可能大于工业企业实际生产的变化幅度。如果将6月和7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,平均环比增长0.43%,略高于5月的0.4%。这意味着,7月的工业生产情况,可能并没有数据反映的这样低迷,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大概率有望出现反弹。”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。
不及预期
低于预期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,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先兆。
先行指标中,PMI数据49.7%,尽管仍低于荣枯线,但环比上升0.3个百分点,被视为工业回暖的信号。而第二产业的固投当中,工业投资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投资走出了一条“逆势上升”的道路。
数据显示,1-7月,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.8%,增速比1-6月份提高0.5个百分点。其中,制造业投资增长3.3%,增速提高0.3个百分点,这已经是连续第3个月出现增速上升的态势。
然而,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却并不及市场预期。
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2019年7月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.8%,增速比6月份回落1.5个百分点,终结了这一指标上月的反弹走势,同时也创下年内的新低,显示生产动能明显减弱;1月份至7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.8%,增速比前6个月回落0.2个百分点。
“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至4.8%,主要是由制造业拖累所致。”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。
从数据上看,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持续表现较好,7月增加值增速录得15.7%;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、黑色和有色系工业有所回落,但仍然提供了支撑。重点产品中,钢材产量同比增长9.6%,较6月回落3个百分点;水泥产量同比增长7.5%,较上月回升1.5个百分点;汽车产量同比下降11.5%,较上月收窄3.7个百分点。
值得关注的是,7月份计算机、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速回落4.3个百分点;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速回落3.7个百分点;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同比增速回落3.7个百分点;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同比增速回落2.6个百分点;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速回落1.5个百分点。此外,通用设备、专用设备及汽车制造业仍然疲软,7月增速分别为0.7%、4%、-4.4%,与之对应的是金属切削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汽车等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速分别只有-17.4%、-7.1%、-11.5%。
“4.8%的增长反映了基本面的疲软需求状况。”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。在他看来,当前国内消费不振、关税冲击下外需萎缩,可以观察到发电煤耗、发电用电、写字楼空置率等景气指标也持续弱势,考虑到工业生产与需求端直接挂钩,其疲软表现并不令人意外。
“不同于以往的稳增长周期,当前投资表现迟迟未见提振,可能表示当前高层对于经济增速下行的容忍度在增加。”沈建光表示。
需加大调节力度
在沈建光看来,稳定制造业投资仍是当务之急。
1-7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录得3.3%,较上月小幅回升,但仍未见起色。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及“稳定制造业投资”,近期发改委、工信部等部门就制造业投资形势、培育发展制造业集群等密集调研,诸多稳定制造业投资的政策正在酝酿之中。
“政策的关键仍然在于支撑企业预期、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。”沈建光表示。
“投资增速小幅下降,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都有明显回落。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微升,增长势头仍然偏弱,内外需求不足导致企业投资预期较弱。消费增速显著下滑,主要原因是汽车类消费大幅下降到负增长,剔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增长基本平稳,消费有望保持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能。需求走弱压力加大,生产动能已经明显减弱,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不牢固,宏观政策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。”刘学智表示。
不过,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:“目前,我们没有采取‘大水漫灌’的举措。”
她表示,当前,我们更加关注激发市场活力和增强经济内在动力,推动“放管服”改革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优化营商环境,大规模减税降费,来应对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攻关期出现的种种问题。
电话:0951-83486998
邮件:yitian881@163.com